医患沟通是一门必修课
当今社会正发生深度变革,利益多元化,信息多样化,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难处不仅体现在繁杂的病种病程中,更多的体现在怎么取得群众的信赖与认同上。这种困惑的背后,与群众沟通的障碍也是一堵厚厚的墙。
其实沟通的障碍无非是心与心之间,有专业的隔膜,话与话之间,有“不明白”的距离。 沟通,首先要当好“翻译者”。 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将专业的名词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,使患者能够完全听懂、理解。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所融入的年轻医生有着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,脱口而出的经常是专业的医学用语和专有名词,但这些对群众来说,是完全陌生的。尤其作为青年医生来说,要学会“翻译”,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医理病情,使群众能够明白你的语意和目的,这样,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,才能把自己对病情的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清楚地传达给群众,而使群众能够真心接受。正如名家所言:一个人必须感恩聆听者,必须知道说什么,什么时候说,对谁说和怎么说。 与群众沟通,还要当好“倾听者”。 “人有两个耳朵,只有一张嘴”,所以我们倾听的时间应该是说话的两倍才是。说话是一种表达,倾听也是一种表达,安静地听完别人说话的人,往往也展示倾听者的包容心与值得让人信任的沟通诚意。聆听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,你用心去聆听,才能体会出对方真正的用意,然后做一些建议性的、善意性的沟通,可以得到一个良性的互动成果,有助于沟通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。患者及家属面对医师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诉求,医生用心倾听,才能准确掌握他们的需要,才能把握住纠纷的“死结”。因此,学会倾听,擅于倾听,不仅仅是对病人的尊重和感恩,也是医护工作者能力的展示,更是“治病救人”过程的必需。 与群众沟通,更要当好“观察者”。 观察是一种礼仪,观察是一种微妙的东西,它在人们的交际中是不可或缺的。因为,人有许多隐藏在心中的秘密都是通过眼睛和表情泄露出来的,而不是通过嘴巴。患者也许一辈子只害一次病,在面对医生的时候,可能有太多的话要诉说,但因为表达能力或个人隐私,他们虽然充满难忍的疼痛和无奈,却无法或不能说出来。医师必须当好观察者,用正视来表达重视,用微笑来表达友善,用点头来表达肯定和希望。从他们细碎的言辞和举动中体会他们的思想和想要表达的东西,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,了解病人及病情的真相,唯有如此,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,唯有如此才能与他们心灵相通,达到医患相融,赢得他们信任的目的。 沟通是一种能力,需要我们自修、培养,需要我们努力学习,努力觉悟,努力经营。沟通是一种没有成本却又有高收益的投资,要身怀感恩之心,善待聆听者,善待倾诉者,从中体悟,修好自己的沟通课。
作者:登封市中医院 来源:登封市中医院
时间:2012-5-9
阅读次数:次
|